給我們的子孫的信(八) 維度 維度(英語:Dimension),又稱維數、因次和次元,是描述物件狀態所需的獨立參數(數學)或系統自由度(物理)的數量。 在物理學和數學中,數學空間的維數被非正式地定義為指定其中任何點所需的最小坐標數。 0維是一點,沒有長度。1維是線,只有長度。2維是一個平面,是由長度和寬度(或曲線)形成面積。3維是2維加上高度形成「體積面」。 雖然在一般人中習慣了整數維,但在碎形中維度不一定是整數,可能會是一個非整的有理數或者無理數。 三維空間中一共有3個維度(上下、前後、左右)。在三維空間中可以往上下、前後、左右移動,其他方向的移動只需用3個3D空間軸來表示。 向下移就等於負方向地向上移,向左前移就只是向左和向前移的混合。 在物理學上時間是第四維,與三個空間維不同的是,它只有一個,且只能往一方向前進。 時空有四個維度(3個空間軸和1個時間軸),根據愛因斯坦的概念稱為四維時空,宇宙是由時間和空間構成,而這條時間軸是一條虛數值的軸。 弦理論認為宇宙實際上有更多的維度(通常10、11或26個)。但是這些附加的維度所量度的是亞原子大小的宇宙。 維度是理論模型,在非經典物理學中這點更為明顯。所以不用計較宇宙的維數是多少,只要方便描述就行了。 在物理學中,質的因次通常以質的基本單位表示:例如,速率的因次就是長度除以時間。 梵天發夢 「梵天發夢」是一個比喻,意思是整個宇宙萬物只是印度教創造之神梵天所做的夢,一旦他醒來,一切就會消失,這也常見於一些哲學和玄幻作品中。 這個概念強調了現實的虛幻性,並暗示了所有存在的終結或新階段的開始。 概念來源:這是一個來自印度教的觀點,認為梵天是創世神,所有生命和世界只是梵天的一場夢。 延伸意涵: 虛幻與真實:這個比喻讓人思考現實的本質,認為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可能並非永恆,而是如同夢境一般,終將消散。 循環與轉變:故事的另一層意思是,當梵天再次做夢,一切又會重新開始,這也象徵著生命的循環和世界的輪迴。 哲學與文學主題:這個概念常被用於哲學討論和玄幻小說中,用來探討存在、意識和現實的結構。 總而言之,「梵天發夢」是一個將宇宙視為夢境的哲學概念,用來探討存在與虛幻、循環與終結等主題。 一個人的宇宙就是從《維度》和《梵天發夢》所構思而成。 在一個人的宇宙為基礎、維度解說就有不同: 零維度:是指任何可能的事發將會發生的空間。 一維度:是一個個體或物種或事情、存在的一點就是一維度的意思。 二維度:是指開始到終結這個程序、或可稱線性的動作。 三維度:就是多個一維度的東西同時存的這個空間、是為三維度、可以包含任何個體、物種、事情。 都在同一個空間存在著、這個地方就可稱為三維度的意思。 四維度:較複雜、應說是多個三維度的空間同一時間存在、但並不是表示各有相連、或許只是同步存在著....... 如果將三維度想像成為一維度、那麼就是表示四維度就好比一個三維度裡存放著多個一維度空間的情況相同。 好難明﹖ 舉個例....... 在一間屋裡面(三維)、存在著一個家庭、《有父親、母親、兒子、女兒》(一維)。因時間的先後(二維)、各自出生存在著、直到死亡。 在輪迴學說裡、父親或母親死後、理論上經過輪迴、已走的父母可能成為兒子或女兒之的下一代、即孫子。 但在一個人的宇宙概念下、已走的父母並不是輪迴到兒子或女兒之的下一代、而是可能轉生成已走的母親的個體(一維)、或兒子(一維)、 或女兒(一維).....重新開始存在(二維)。 亦即是這一間屋裡面的人、他們全都是一個本體所生成《如梵天發夢》....... 而四維是表示多個三維空間、一間屋裡面的人可以是走向其他三維空間做成那空間的其中一個、 這樣就會慢慢變成多重空間裡存在著同一個原本的本體、以不同的維度而存在著。 夢 夢是一種主體經驗,是人在某些階段的睡眠時產生的想像中的影像、聲音、思考或感覺,通常是非自願的。 人們尚未真正理解夢的內容、機制和作用,但是自從史前時期開始,夢就是哲學和宗教感興趣的話題,也產生了許多有關的科學猜想。 研究夢的科學學科稱作夢學。 做夢主要發生在快速動眼睡眠期間,那是發生在睡眠後期的一種淺睡狀態,其特色為快速的眼球水平運動、橋腦的刺激、呼吸與心跳速度加快、 以及暫時性的肢體麻痺。 夢也有可能發生在其他睡眠階段中,不過這時的夢並不真切也難以記憶。 絕大部分的科學家相信所有人類都會做夢,並且在每次睡眠中都會有相同的頻率。因此,如果一個人覺得他們沒有做夢或者一個夜晚中只做了一個夢, 這是因為他們關於那些夢的記憶已經消失了。 這種「記憶抹除」的情況通常發生在一個人是自然緩和地從快速動眼睡眠階段經過慢波睡眠期而進入清醒狀態。 如果一個人直接從快速動眼睡眠期中被叫醒的話(比如說被鬧鐘叫醒), 他們就比較可能會記得那段快速動眼期所作的夢境(不過並非所有發生在快速動眼期的夢都會被記得,因為每個快速眼動期之間會插入慢波睡眠期, 而那會導致前一個夢的記憶消失)。 夢的長度長短不一,可能只有幾秒鐘,也可能長達20-30分鐘。在REM睡眠期間被喚醒的人更容易記得他們的夢。 人類平均每晚有3-5個夢,有的人會高達20個。 然而,大部分的夢都會立即或者在短時間內被遺忘掉。隨?睡眠進入後半夜,夢會變得更長一些。在一個夜晚8小時的完整睡眠中, 大部分的夢發生在通常為2小時的REM睡眠中。 在現代,夢被認為是與潛意識溝通的管道。夢的內容可能非常普通、正常,也可能極度超現實主義風格。夢可以有各種不同的主題, 包括恐懼、興奮、魔法、抑鬱、冒險,或者是性。 夢中發生的事件並不受做夢者的控制,除非是處於清明夢中,做夢者會擁有自我意識。有時候,夢會讓人產生創造力,或者給予人靈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創立了精神分析學,在1900年代早期的許多著作中闡述了夢的理論和解釋。他將夢解釋為人們深處的欲望和焦慮的表現, 通常會和被壓抑的童年記憶或者欲望有關。 在《夢的解析》(1899)中,弗洛伊德發展了一套解釋夢的心理技術,設計了許多規則來解釋夢中出現的符號和主題。 在一個人的宇宙概念裡、夢就好比時光機、透過夢、人的靈幽子就飛離本體、到了其他維度(四維或三維)的個體中、代替了原本維度的那個個體身份。 所以做夢亦可代表本體透過夢存在著本身維度的個體、而是成為穿越到另一個體的生活中.......... 夢醒、就是穿越的個體飛回到原本空間維度的個體。裡論上、當個體二維度完結後、本體就會飛離本體到達另一個維度的個體重新開始.......